学术委员会

敦煌采风报告

来源:西安音乐学院科研处  日期:2015/12/07 

 

敦煌采风报告

 

 

4  26   5  3  ,由我院艺术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李宝杰教授带队,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生23人及相关3名老师一行27人进行了赴敦煌沿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考察活动。此次考察活动的目的旨在通过对莫高窟、榆林窟、玉门关、阳关等当地民俗、艺术、文化的考察访问,以及与敦煌艺术研究院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结合“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发展规划战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考察活动。

27日上午考察队安全抵达敦煌市,稍作修整后下午参观了敦煌古城以及月牙泉,古城之行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敦煌历史的变迁,而月牙泉之行又让考察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对于敦煌的历史、地理、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亲身体验。

28日按原计划来到莫高窟进行参观,由于敦煌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借助具有自主产权的高科技成像设备以及新式放映设备,对莫高窟部分洞窟进行了数字化影像复原,与此同时,莫高窟参观线路经形成了数字中心——莫高窟的规定模式,参观线路一律使用莫高窟绿色大巴,这些举措不仅使参观者能够感受莫高窟的独特艺术魅力,而且能有效地控制参观者流量,从而达到保护莫高窟的目的。

此次考察队在莫高窟共参观了11个洞窟,它们是324-323-325号(初唐)、331号(初唐)、096号(初唐)、220号(初唐)、148号(盛唐)、045号(盛唐)、016-017号(晚唐)、085号(晚唐)、156号(晚唐)、029号(晚唐)、061号(五代)。

这些洞窟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唐代的不同文化现象,为了解当时民俗、艺术、宗教、体育等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初唐开凿的323窟通过不同绘画的相互组合展示了佛教中的一些典籍故事,其中的人物形态和场景造型都是唐代山水人物画的代表作。另外,这个洞窟南壁上的一片空白,这是美国人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盗走壁画时所留下的痕迹。96窟也是初唐时期开凿,在今天这里也是莫高窟的象征,即通常在明信片中所看到的九层楼所在地,里面以石胎泥塑的制作方法在岩壁上直接凿出了35米高的莫高窟第一大佛像。220窟是初唐时期重要的洞窟之一,由于洞内壁画有大量的乐舞图像,因此对于唐时期的音乐舞蹈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洞窟内左壁为《阿弥陀经变》,绘制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图像,壁画中部中部有舞乐场面,可以看到乐工奏乐、歌伎起舞的景象。右壁为《药师经变》,描绘的是东方琉璃世界,壁画展现出了规模巨大的乐舞场面,两侧乐队人数达到了28人,分成两个部分而且演奏者肤色各有不同,乐器的种类也纷繁多样,汉民族和西域少数民族的乐器都有所反映。220窟内的壁画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所表现出来的壮丽场景也反映出唐代初期的繁荣景象,预示了盛唐雄风的到来。

148窟和45窟都是盛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洞窟,里面的雕塑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尤其是45窟中的几座雕像,精湛的雕塑技法不仅展现出逼真的人物性格,而且身上所穿衣物的不同质地也被表现的极为真实。从这两个洞窟所遗留下的壁画和雕塑可以让人们了解当时社会各阶层热生活风貌,为研究盛唐时期的民俗、建筑、乐舞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晚唐开凿的石窟中1617窟为同一室内,其中17窟位于16窟的甬道内,它也就是学界所说的藏经洞,20世纪初,改洞的发现不仅为我国研究中国古代诸多方面提供了资料,也引来了国外众多文物强盗,他们以各种方式将近8成的敦煌遗物带出中国,今天这些敦煌遗物散落在世界各地,而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医药、科技、民俗、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由于这些敦煌遗物的存在也使得今天产生了一门被称为“敦煌学”的国际性学术研究项目。

最后参观的开凿于五代的61窟其覆斗形窟顶下方四角龛内,画四大天王像,这是五代洞窟的一个普遍特征。西壁绘有巨幅的五台山全景图,这也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图,图中所涉及的城郭、寺庙、楼台、庭院、桥梁等各类建筑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史料。

29日考察队一大早便赶往位于敦煌瓜州县的榆林窟,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在榆林窟共参观了7个洞窟,它们是015号(中唐)、025号(中唐)、06号(盛唐)、019号(五代)、012号(五代)、010号(西夏)、03号(西夏)。这些洞窟壁画和雕塑的艺术风格与莫高窟同一时期的有着诸多的共同点,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所参观的所有洞窟中尤以3号窟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该窟开凿于西夏时期,东壁南侧绘有《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整幅画面中并未出现很多观音手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166种器物的图片,这些图片包括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交通工具、乐器、量器、兵器、农耕工具等,反映出西夏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也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研究视域提供了参考资料。西壁北侧为《文殊变》南侧为《普贤变》,这两幅壁画不像莫高窟和榆林窟其他壁画的绘画风格,这两幅壁画体现出中国工笔画线描的特点,颜色以素白为主,使用了淡雅的蓝色和少量的黑色,山水场景使用了中国绘画中的斧劈皴技法,所有线条流畅、简洁、清晰,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从榆林窟考察返程图中还参观了锁阳古城,今天的锁阳古城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古城墙和几座碉堡遗址,内城城墙结构较为完整,这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锁阳城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从锁阳古城可以了解到丝绸之路发展史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段落,始建于公元前88年的锁阳古城是丝绸之路上酒泉郡与西域之间的重要关隘。

30日,应敦煌人大副主席高德祥老师邀请,考察队来到敦煌博物馆进行参观,在这里从宏观上了解到敦煌的历史发展以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一环的敦煌历史变迁。整座博物馆的建造也是模仿莫高窟石窟的建筑风格,巨大的藻井位于博物馆的中厅上方,里面成列了敦煌出土的文物、复原模型、典籍文献等物品。随后,考察队来到敦煌画院所在地,参观莫高窟壁画临摹过程,从技术层面了解了敦煌壁画的绘制过程及相关壁画保护措施。另外,还聆听了敦煌老艺人们所表演的敦煌曲子,从所展示的音乐曲调可以看出陕西戏曲音乐对它的影响。从演出后的访谈中了解到,敦煌曲子也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其他民间曲艺术形式在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考察队下午聆听了高德祥老师和马竞驰老师的精彩讲座。高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敦煌艺术中的音乐流变》,他主要通过敦煌壁画讲述了敦煌艺术中音乐存在的三种方式:1.敦煌遗书,其中涉及音乐活动、音乐教育、乐器等方面;2.壁画,其中主要涉及乐舞图像的内容;3.民间流传,其中涉及曲子戏、民歌等内容。高老师从实例分析展开,将敦煌艺术中与音乐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为聆听者打开了一扇大门,让同学和老师们了解到这扇大门中的内容不仅仅是中国的敦煌,而且是世界的敦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学术研究平台。

作为敦煌莫高窟20余年的讲解员,马老师掌握着敦煌研究第一手材料,他讲座的题目是《丝绸之路与敦煌》,从讲座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莫高窟、敦煌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都极为熟悉。他认为敦煌的兴衰也就是丝绸之路的兴衰,将敦煌的艺术发展与历史、地理、气候、商业等不同方面联系起来,并未孤立的去研究敦煌艺术,以一种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方式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31日也是我们考察队丝绸之路之行的最后一天,考察队六点出发前往雅丹魔鬼城、玉门关、阳关。在魔鬼城不仅看到了地质变化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也感受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人们的艰辛,不远万里沿着这条道路进行文化、商业的相互交流,为当时东西方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尤其是玉门关、阳关的参观更加深了这种感受,昔日的重镇,由于丝绸之路的没落也在逐渐被遗弃成为了孤城。

5  2  考察队安全返回西安。

5  14  ,由艺术学理论研究室组织举行了艺术学理论研究生赴敦煌考察汇报会,研究室主任李宝杰教授、导师仵埂教授、史晓眉教授、曾金寿教授、刘蓉副教授以及音乐学李西林教授出席汇报会,23名赴敦煌考察学生中只有两名因个人原因无法参加,其余21名学生都进行了较为精彩的汇报。三个年级的同学们将自己的个人感受、学术兴趣点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从不同方面展示了此次敦煌之行。

5  20  ,艺术学理论研究室针对敦煌考察汇报会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十个课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室主任李宝杰教授、刘蓉副教授以及相里金子、毛睿等十名入选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两位老师结合前期汇报会参会导师所提出的建议,对所入选的十名研究生汇报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目的是为了十名研究生以敦煌艺术为主题参加研究生论坛做的前期准备会。

参观敦煌博物馆


 

 

 

 

 

科研处

艺术学理论研究室

2015-06-03


上一篇:下一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