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讲坛”开坛!张千一教授精彩首讲!

发布者:王恪居发布时间:2024-05-22浏览次数:15



2024年5月20日,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千一教授受邀作为西安音乐学院“鸿儒讲坛”首期开讲专家,为全校师生带来两场精彩的专家教学及学术讲座。活动由“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主办,科研处、作曲系、艺术处、教务处、信息化处联合承办。校党委书记张立杰、院长王刚出席本次活动,相关院系负责人及师生参加。


“鸿儒讲坛”由我校“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策划并主办,旨在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高水平学术讲座与教学实践,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与美育素养,有力推动我校“一带一路”音乐文化研究与演创实践,积极助力我校高水平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


一、聘任仪式


本次讲坛特别聘任张千一教授为我校“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校党委书记张立杰向张千一教授颁发聘书。同时,张千一教授向我校赠送了个人著作及音响唱片。


二、专家课


20日上午,“鸿儒讲坛”第一期《张千一讲授作曲教学专家课》在五号楼515教室举办。


 

专家课上,张千一教授为作曲系学生作品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指导。他指出,在音乐创作中应注重音色的拓展与运用,以提升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深度。对于多乐器的合奏作品,张千一教授强调需精细划分每件乐器的演奏角色,并通过加强对比,使整体音乐结构更为立体和丰富。此外,他建议学生在以特定文化为创作背景时,应深入挖掘并展现该文化的音乐特色,以确保作品的原创性和文化韵味得以充分体现。讲座尾声,张千一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提问,现场学术气氛浓厚,与会师生均表示收获颇丰。


三、学术讲座


同日下午,“鸿儒讲坛”第二期《寻找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答案——谈我近些年的几部管弦乐作品》张千一教授学术讲座在艺术中心歌剧舞剧厅隆重举行。

张千一教授首先阐述了他个人音乐创作的核心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创作应源于生活和人民,作品内容需体现艺术家的爱国情怀,这将对音乐形式产生深远影响。在解析自己近五年来的管弦乐作品时,他首先提到了大型交响套曲《长征》第四乐章《征途》,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音乐主题动机,展现了遵义会议前后“悲壮”及“光明”两种征途的鲜明对比,体现了音乐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精妙平衡。紧接着,他介绍了管弦乐《丰收之歌》、《我的祖国》第四乐章《春到边寨》和巴扬协奏曲《北疆南疆》,这三部作品以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展现了祖国的壮丽风景和淳朴风土人情,同时突出了音乐创作中对于民间音乐元素的创新运用。最后,他讲解了交响前奏曲《光荣与梦想》,取自《我的祖国》第一乐章,这部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感,通过其高超、理性的技术手法和形式结构能力,展现了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张千一教授五部作品的讲解分享,从音乐内容到形式结构,从理性技术到感性表达,都体现了他融会贯通、兼容并蓄的音乐创作美学,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与视听盛宴。

讲座最后,王刚院长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报告,更是一次思想的跋涉与宏大音乐叙事的展示。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下,张千一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深刻阐发了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完美融合,对当前艺术界过分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提出了有力的反思与启示。王刚指出,张千一教授的作品精妙地揭示了艺术内容与时代精神的紧密联系,并运用音乐这一独特的艺术符号,挖掘出音乐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背后的深远含义,映射出时代的精神面貌。同时,他经年艰辛创作,不仅精准阐释了家国情怀、部队文艺与时代文艺的独特韵味,更因对祖国各地艺术的深刻感悟,为其作品注入了深邃的神韵,从而诞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王刚强调,我们应深入探索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张千一现象”,其创作实践不仅是对两个文艺座谈会精神的践行,更是对人民文艺的自觉实践,充分展现了音乐人的艺术自觉与广阔视野,这对我们深入理解当代艺术创作与审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科建设和艺术研究范式。我们要对张千一老师系列经典作品进行再研究,为“一带一路”音乐符号的重塑及中国音乐精神的阐释贡献西音人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音乐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