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上午,由西安音乐学院科研处、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主办的“加强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座”第二十二期《从数字人文到人工智能:文化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与跨学科探索》在7号楼三楼图书馆多功能厅顺利举办。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数据科学学院研究员王英翀博士主讲,叶明春教授主持。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主任李村教授为王英翀研究员颁发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聘书,40余名师生参与交流、互动。
李村教授为王英翀研究员颁发聘书
讲座上,王英翀研究员围绕“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对数字人文:数字与人文的共生之路、数字人文与文化管理——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未知的“双刃剑”三部分展开论述。王英翀研究员首先对数字人文的定义、数字人文项目结构等概念进行了阐释,指出数据是数字人文项目的一项重要资产,所有数字格式的内容都可以被称为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并通过具体的现实案例介绍数字人文项目在实际中是如何搭建的,以及对于数据的分析如何能够帮助数字人文研究者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她认为,数字人文不仅仅是简单的关注那些易于被量化的数据,同时也关注一些传统上我们认为可能不需要考量的数据。希望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将传统我们认为主观的情感性的东西变成研究的宝贵资料。
王英翀研究员
随后,在数字人文与文化管理结合的机遇与挑战中,王英翀研究员提出文化领域中主观性数据难以被参数化、数字化在文化管理领域的归属性和使用权、对原生数字艺术保护的忽视这三个方面是数字人文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数字人文与文化管理结合的前景,王英翀研究员以“AI与未完成的艺术”为例,通过对AI与艺术之间的冲突、AI发展的历程、AI的六个子集等概念介绍,引入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以及艺术家的定义、艺术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方向所带来的影响。她认为,无论今后AI是否会替代文化生产,我们都应知道AI背后的逻辑与搭建方式,了解人工智能不同机械学习的算法以及它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只有这样才会减少我们对它的未知感和恐惧感。最后,王英翀研究员强调数据是一种文化资产,需要在不同形式的管理方式中平衡表达和价值。
从左至右分别是黄南淞、夏婷、王晓元、王希平、王英翀、李村、叶明春、王恪居
对于数字人文与文化管理结合的前景,王英翀研究员以“AI与未完成的艺术”为例,通过对AI与艺术之间的冲突、AI发展的历程、AI的六个子集等概念介绍,引入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以及艺术家的定义、艺术管理方式以及发展方向所带来的影响。她认为,无论今后AI是否会替代文化生产,我们都应知道AI背后的逻辑与搭建方式,了解人工智能不同机械学习的算法以及它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只有这样才会减少我们对它的未知感和恐惧感。最后,王英翀研究员强调数据是一种文化资产,需要在不同形式的管理方式中平衡表达和价值。
撰文:马晓茹(2023级研究生);拍摄:杜佳豪